[导读]:做第一,只有做第一才有大赢的机会。不能成为第一,就要寻找可以成为第一的战 |
“做第一,只有做第一才有大赢的机会。不能成为第一,就要寻找可以成为第一的战场。” “我要打造‘中国内装第一品牌’,实现从常规内衣、保暖内衣到内装产业的衍变。”浪莎老板翁荣金说,他要主推一个独特的“内装”概念,涵盖从内衣到袜子等多种服饰品类,从高达500亿元的中国内衣行业分一杯羹。 这位袜业大王对延伸产业链显得信心十足。他表示:“除了我们自己,浪莎没有对手。” 鸡毛换糖 1986年底,翁荣金兄弟三人听说人工饰品在新疆畅销,就举债备货挤上了西进的列车。在火车上站了整整四天四夜之后,他们终于到达乌鲁木齐,这时市面上早已充斥着各种人工饰物。这一趟,他们亏损一万多元——这也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折。 90年代初,翁荣金取得一个广东品牌袜子的总代理权,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全国性销售网络。1995年10月,三兄弟与港商合资创办了义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,翁荣金任董事长。当时,国内袜业市场到处是牌杂质次的低档货,而高端市场则被日本及香港、台湾地区的袜子占领。翁荣金当即拍板:要做就做自己的知名品牌。 从1996年起,翁荣金在中央电视台打出国内第一个袜子广告,“浪莎,不只是吸引”这句广告语渐渐为人们所熟悉。在中国5000多家袜子企业中,它获得唯一一个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、唯一一个“中国名牌产品”称号,也由此避免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。 而品牌的核心内容就是品质保证。翁荣金给记者讲过一个故事:1996年底,正值销售旺季,几十万双丝袜被发现跑了线筋。这点小问题在别的厂可能算不了什么,但他下令将所有产品扣下,当着全厂职工的面将这些袜子付之一炬,为此蒙受70多万元损失。 好的质量给企业带来了好的信誉。后来,许多客商到浪莎提货,连开箱验收都省了。 其实,浪莎真正让翁荣金觉得“天下无敌”的核心,还是从他早期就着手建立的销售体系。现在,浪莎是第一个在中国组建袜业专卖网络体系的企业,拥有2000多家专卖店、50000多家商场终端销售点,从每一个毛细管为浪莎输送销售额。这种“排他性”的运营模式,保证了浪莎销售网络的稳固。 而在技术上,浪莎一直“引领潮流”,这依靠其强大的品牌研发能力,到目前公司仅设备投入一项就达1.2亿元。2006年3月,浪莎再次引进10名外国专家。“他们在行业内都是资深人士,至少都是在国外大型企业里担任过总裁、副总裁的人。”翁荣金对此非常兴奋。 如今,浪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袜厂,每天有80万双袜子出厂,平均每周推出一款新品。 然而在翁荣金看来,这只是浪莎的第一步。 内忧外患 近年来,随着国际油价上涨,袜业原材料不断上涨,锦纶价格上涨了5000元/吨,丙纶弹力丝涨了8-10%。同时,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各项特保措施纷纷出台,给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。 而身为义乌市袜业行业协会长,翁荣金直言义乌袜业的不足之处:首先,土地资源紧缺导致一些企业外迁,而缺电、缺水等要素资源制约致使其价格优势基本丧失;其次,国内外同行竞争压力日渐显现,周边如诸暨大唐袜业集群崛起,韩国、台湾厂商纷纷也到内地办厂,市场前景变得微妙;另外,义乌袜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,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走低。 义乌的市场资源,为袜厂的蜂拥而起创造了条件,但也埋下了无序竞争的隐患。在成立之初,翁荣金就将重金投入研发,在那些追随模仿者面前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防火墙。2002年,浪莎与东华大学成立研发中心,开展袜品负离子整理技术及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和产品的研发,先后开发了甲壳质袜、玉米纤维袜等十几个填补行业空白的产品,申报了200多个专利。目前,其专利产品的产销率已达35%以上。 与义乌另一袜业巨头梦娜的国际化路线不同的是,浪莎坚持“两条腿走路”的策略。它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,定位在中端市场,适中的价格使其在出口国外的过程中受到一些政策的限制较小。与此同时,企业获得的生态纺织认证也使其规避了国外一些贸易壁垒,这些举措的推出,使得浪莎在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下,对国际的拓展也显得更为从容。 去年底,翁荣金为破解纺织品出口困局多次赴美,与一家美国袜厂商谈合资事宜。双方计划在美国设立一家新的织袜厂,总投资将在500万至1000万 |
上一篇:爱慕-品牌故事 下一篇: 安莉芳品牌内衣 优雅的高品质内衣-品牌故事 |